國際勞動婦女節特稿
“三八”女子掘進隊
文圖/孫仲興(遼寧朝陽)
每當看到大街上穿著花枝招展的快樂女孩們時,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40多年前活躍在北票礦務局三寶礦的“三八”女子掘進隊。
掘進隊,是煤礦井下負責開拓巷道的“先鋒隊”,為之后的運輸、通風和采煤等作業做準備,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。幾百年來,只要有煤礦,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,這項工作毫無疑問的都是由男人們來擔當。
1975年12月,當時作為央企的北票礦務局,為了響應上級號召,即“婦女能頂半邊天,男人能干的事,女人也能干”。于是,在很短的時間內,便成立了北票礦務局三寶礦“三八”女子掘進隊。第一批38名隊員都是從農村招上來的下鄉女孩,她們的父親都是因公殉職的煤礦職工。
38名掘進隊的女孩,當時都是20左右歲,正值花季,站在一起已經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,何況前面又冠上了“女子掘進隊隊員”的光環,顯得格外耀眼。“三八”女子掘進隊成立那天,這條新聞不僅轟動了整個北票,也成為當時朝陽地區的新聞頭條。時任北票礦務局局長的趙風斌參加了成立大會,會場上紅旗招展,群情激昂。會上公布了“三八”女子掘進隊的領導班子,黨支部書記由蔣翠萍擔任,隊長是張殿花,副隊長是劉澤華、馬淑蘭、韓雙全,同時還抽調了幾名熟悉井下工作的老工人擔當生產技術顧問。蔣翠萍代表38位姑娘發言,她表示“堅決聽黨的話,扎根井下干革命,火紅青春獻人民”。她的激情講話和表態,帶動了全場的氣氛,引起了全場一片掌聲。
第二天,38位姑娘坐著北票礦務局的小火車,換上嶄新的工作服,到井下實地參觀。剛到井下,姑娘們都很吃驚,盡管小時候她們生活在煤礦,耳濡目染地聽到父親對煤礦、對井口、對巷道的描述,但這畢竟是她們第一次來到井下,親眼見識井下的全貌:到處黑燈瞎火,伸手不見五指,只能借著頭頂上的安全燈走路。姑娘們被嚇得心驚膽戰,手冒冷汗,不得不互相手拉手、一個緊跟一個地在大巷和中巷里這看看那瞧瞧。這和她們平時在陸地逛街散步可是有著天壤之別。父親曾是礦務局救護隊隊長、后因井下瓦斯爆炸而因公殉職的劉澤華說:從小經常聽父親對我們娘幾個說:“我今天下井去了。”說得是那么的輕松,就像說我出去一趟那么簡單和容易,哪曾想井下是這般模樣……
升井后,姑娘們站在井口,突然不語,然后哈哈大笑,彼此的臉上都被畫得像“包公”,只有說話時才能露出兩排小白牙。樂觀開朗的馬淑蘭,追著大伙鬧還做著鬼臉。
正式下井后,38位姑娘分成三個班倒班,她們在有著豐富經驗的男礦工帶領下,開始了青春追夢……
被姑娘們稱為“鄭大炮”的鄭和云,大個,健壯,有著小伙子的氣質,人沒進連隊(當時統稱第一連,第二連),她那爽朗的聲音就已經進屋了。她心地善良,說話不繞彎子。別看20來歲的女孩子,卻有一把男人的力氣。第一天上班在中巷打眼,老師傅手把鋼釬,后來鄭和云對隊友們說,當時我就想:就憑我這把力氣,拿70多斤重的風錘絕對沒問題。結果風錘楞是不聽使喚,她一上手就給她個下馬威——弄個人仰馬翻,還把后面踩支架的伙伴小趙也順勢扔到支柱旁。鄭和云當即感嘆:唉,這還真是個技術活呀!僅僅有力氣是玩不轉的。從那以后,鄭和云升井后隨時請教老師傅,然后自己反復分析琢磨,在老師傅的耐心指導下,她很快成了操練風錘的能手。她所在的班組每次掘進進米都搶頭彩,她本人還經常被評為先進個人、胸戴大紅花哪!
馬淑蘭,個不高,瘦瘦的,姑娘們都說她“有點干巴勁”。老師傅們分配活她總是第一個沖向前。一次,五糟挺眼,60多米,坡度70多度,由馬淑蘭負責往掌子面上送料,一根元松木,近兩米高,小盆口粗,足足有100多斤。70多度的坡,僅有一米寬的道,需要把木料用繩子系住,綁在腰上,手腳并用,一步步往上爬,60多米呀,每走一步都要付出一身汗的代價。等她費勁全身力氣“爬”到了掌子面時,她的衣褲就像下河水走一圈回來一樣。像這樣的工作,馬淑蘭每天一個班要拖四、五趟。每次下班回到家,馬淑蘭渾身就像散了架一樣,連上炕的氣力都沒有了,每次她的母親都心疼地、小心翼翼地幫女兒慢慢地脫下鞋,然后再抱起女兒的雙腿放到炕上,揉著、搓著、按摩著……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,馬淑蘭很快入了黨,成為了“三八”女子掘進隊的骨干。
王忠英,個不高,略胖,圓圓的臉,就像女大學生一樣文靜,可是一到掌子面,她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,干起活來就像一只小老虎,不知疲倦,也不知害怕。她的父親因井下礦難離開,她又是家里的大女兒,父母嬌寵了她十幾年,什么累活也沒干過,這次來到井下干掘進,開始她感到力不從心。但王忠英不愧是煤礦工人的后代,工作不認輸,不服軟,大板鍬裝上矸石有20多斤,她一裝就是一個班。盡管王忠英經常說“每個班下來倆胳膊疼得就像不是自己的一樣”,但下一個班仍然生龍活虎地堅守在崗位上。每月的那幾天特殊生理期,王忠英和全體隊員一樣從不請假,肚子疼就吃止疼片挺過去,她后來不僅成了“三八”女子掘進隊的標桿,還被評為北票礦務局的勞動模范。
姑娘們的頑強拼搏,戰勝了種種困難,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,她們疲勞著但又有滋有味地奮進著!
5年多的井下強體力勞動,就是因為“三八”女子掘進隊姑娘們的性格,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一些“毛病”,但她們克服重重困難,38位堅強的女孩,沒有一個喊過累,也沒有一個掉過隊!
挑戰極限,無悔人生,譜寫芳華篇章。如今“三八”女子掘進隊的姑娘們都已進入花甲之年,每當她們聚在一起,回憶起當年井下那段刻骨銘心的往事時,都感慨萬千,沒有一個人說“后悔”二字,相反,她們的臉上流露出的都是興奮與自豪。
小鏈接孫仲興,中共黨員,北京廣播學院(92)級碩士研究生,高級記者,曾任遼寧電視臺駐朝陽記者站站長。榮獲全國電視好新聞、遼寧省電視好新聞一、二、三等獎數十篇。主編第一部中國電視論文叢書,發表過數千篇電視新聞,多次榮獲遼寧電視臺優秀記者、遼寧省廣電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。
[編輯 雅賢 編審 春語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