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“糧辛”
文/文化信使 孫玲玲(遼寧朝陽)
俗話說得好,吃飯要知牛馬善,著絲應記養蠶人。在物質豐富的今天,人們不再像從前那樣,對食物有著迫切的渴望??诟怪?,得到了極大的滿足。也因此,浪費了很多糧食。
“王者以民為天,而民以食為天。”古人之食,多指“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”之意??梢娂Z食生產的重要性?!短旃ら_物》一書中提到,古人把開創農業的先民也尊稱為“神農”,以此來感念他們的辛勞與神圣。然而,最辛勞的農民,在封建社會卻一直處于社會的最底層,并沒有因為養活整個社會而得到應有的重視。今天,隨著科技的進步,糧食產量的提高,人們不僅吃得飽,而且吃得好。這得益于我國農耕文明的進步,與農家的經驗、智慧,以及日日夜夜的辛勤勞作是分不開的。
糧食作物中,品種最多的非稻子莫屬。稻也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。而每一粒糧食背后的艱辛,都是我們難以想象的。從落谷到進倉都要經歷很多工序。
一顆稻子在長成秧苗前,需要放在水中浸泡幾日,待種子發芽后,再播撒到秧田里。如果遇到寒冷的天氣,有的種子就會被凍死。田里積水太深,種子就會在播種時,落在土壤上,被風吹走。因此,只有等風停后,再撒種子,這樣,種子才會沉底,并均勻長出秧苗。幼苗長到一寸多高時,就是“秧”了。稻秧再過一個月后就能拔起來分栽了。天氣太旱或者田里積水過多,都不適合插秧。最怕遇上陰雨連綿的天氣,秧苗剛插到田里,根還沒長穩,就可能受到很大損傷,幾乎一半以上都會死掉。而如果農家錯過育種期,就不會豐收。秧苗成長過程中,還要抵御鳥的侵害。智慧的農民用一根桿子,立在田里,掛上一只假老鷹,風來時,假老鷹隨風飄來飄去,趕走了鳥雀。
種糧是一件大事。雨水過多是壞事,可也能成為驅趕害蟲的有力武器。旱稻的種子,被烈日暴曬后,種子內部會產生高溫。如果農家急著將其收進谷倉,這樣的種子待到明年播種后,隨著天氣的變暖,土壤溫度的升高,加上施肥的效果,整片稻田就像著火了一樣,秧苗和稻穗都會受到很大損傷。受高溫影響的秧苗,在長出新葉后,還會在葉和莖上生蟲。此時,若有西風陣雨淋過,這些害蟲就會全部死掉。
不僅如此,種稻的土壤條件也是有要求的。會種地的人,都知道施肥的重要性。如果土壤貧瘠,就需要想盡辦法幫助其生長。草皮、樹葉、人畜排泄物、豆汁、榨完油剩下的枯餅都可作為不錯的肥料。此時,最怕的是暴雨來襲,因為養分會被雨水沖走,農家就徒勞了。土壤的溫度太低不行,酸性太強也不適合播種。至于太硬的土壤則需要提前犁地松土。關于土壤的改良,除了施肥之外,人們又在加強水利建設、精耕細作等方面下足了功夫。勤勞的農民,從未停止過對土地的探索。
冬耕地,夏除草,稻子即便在成熟后,也仍然面臨著旱、澇、霜、雪的風險。然而,勤勞智慧的中國農民,在與自然災害的較量中,慢慢學會掌握了一定的規律。
足蒸暑土氣,背灼炎天光,天地“糧辛”,日月可鑒!今日盤中之餐,粒粒皆是辛苦所得,愿君吃飯不忘農人之苦。
小鏈接孫玲玲,今日朝陽網文化信使,現任遼寧省朝陽市第十五中學教師。喜歡用樸素的文字記錄生活,愛好讀書、寫作、旅行等。最喜歡的一句話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”
[編輯 雅賢 編審 春語]